白癜风吃啥药好 http://www.jk100f.com/“据调查,大概人类一次性能源的三分之一是通过摩擦所消耗掉的,而且80%的装备都因为磨损失效。”
19:23
雒建斌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雒建斌
年度陈嘉庚科学奖技术科学奖
我想分享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,关于摩擦能否消失?
首先,我要介绍为什么要研究摩擦学?摩擦学是什么?
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曾经说过:关于摩擦,虽然做了很多实验,但是精确的摩擦实验还很难,摩擦定理的分析还是不够。
摩擦为什么会这么复杂呢?
实际上,摩擦过程是可以用一个图可以显示出来的,它会发射出各种光、等离子体甚至X光,还有摩擦化学反应、物体的变形等。
思想晚餐
已完成:10%//////////
走进摩擦学
摩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,什么是摩擦学呢?
年,英国政府当时的爵士PeterJost,在英国做过一个调查,内容是:摩擦、磨损、润滑会对英国造成多大的损失?
调查结束,Jost做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Jost报告。他把摩擦、磨损、润滑三个方面的聚集起来,创立了一个新词汇,叫做Tribology,就是摩擦学。
他认为,摩擦学是一门研究相互运动、相互作用的对偶表面的理论实践的科学技术。那么,摩擦学研究,到底有什么意义呢?
实际上,摩擦学不仅在航空航天领域,在芯片制造、生物、高铁、军事领域也有很多应用。
据调查,一次性能源的消耗,大概有三分之一是通过摩擦消耗掉的,而且80%的装备都因为磨损而失效。
摩擦和磨损共同造成的损失,一般是一个国家GDP的2%到7%。
假设,我们仅以5%来计算。年,我国GDP是99万亿元,因为摩擦和磨损造成的损失达到了4.95万亿元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。
摩擦的起源
要研究摩擦,第一个大家想要了解的就是,摩擦到底是怎么起源的?
最早的摩擦起源是钻木取火。拿个硬木头,在软木头上摩擦,最后起火。
人类控制了火,从野蛮走向了文明。后来就有了雪橇,然后就是车的出现。
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,使人类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。但是人类开始真正科学地研究摩擦问题,实际上是从15世纪达·芬奇开始的。
年,达·芬奇的手稿被发现了,当时他已经开始研究摩擦,提出了摩擦力大概是自重的四分之一。
但是真正上升到科学层次,探索摩擦的起源,是在17世纪。
阿孟顿是法国的物理学家,他当时在法国科学院作了一个报告:认为摩擦力只与载荷有关,与接触面积没关系,当时在科学界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。
一般人都认为面积越大,摩擦肯定越大。摩擦是由表面的凹凸不平引起的。为什么他认为摩擦跟面积没关系,跟正压力有关系呢?
后来,另外一个英国的物理学家提出摩擦跟凹凸没关系,跟分子间的黏附力有关系。
他做了一个很好的实验,将一个小铅球和一个大铅球都切成平面,把两个面对摩,这个小铅球就可以把大铅球拉起来,而且掉不下来。
分子间的黏着力、吸附力非常强,摩擦就是因为这个造成的。
后来到了18世纪,物理学家库仑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装置实验,被称为近代物理十大实验之一。
他认为,摩擦是由凹凸不平的表面嵌在一块儿造成的,并且提出了摩擦学的古典四大定律:摩擦跟正压力有关系;摩擦与接触面积没关系;最大的静摩擦力会大于动摩擦力;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没关系。
一方面,摩擦力跟面积没关,与接触压力有关;另一方面,摩擦与分子的黏着力有关,与接触面积有关。所以,这两个理论各说其词。
到了年,苏联学者克拉盖尔斯基把这两个理论统一了。他认为摩擦力等于两个力之和,一部分是正压力造成摩擦力,另一部分是分子间吸附造成的摩擦力。
但是还没把本质讲清楚。后来到了五十年代,剑桥大学两位教授教授Bowden和Tabor一起合作,他们认为摩擦力是与真实接触面积有关,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。
他认为,摩擦力主要取决于真实接触面积,因为正压力增大,真实接触面积变大,所以摩擦力增高了。
他从机理上把这两个理论统一在一起。这就是在宏观世界的探讨。
年,也有科学家从微观世界去探讨它,非常著名的成果就是汤姆森(Tomlinson)模型。
C和B是两个原子,另外一个原子是D,如果D原子离B原子比较远,D原子从B原子的旁边走近,D原子会把B原子靠近拉,当D原子远离B原子时,B原子又会弹回来。
这是一个稳定的过程,没有任何能量消耗,也就不可能有摩擦。
但是,如果这个D原子,离B原子比较近,它走近的时候会把B原子拉过来,离去时候,B原子突然回弹过去引起B原子弹性振动。这就相当于B原子在不断地振动,一旦振动就消耗了能量,就有摩擦损失。
由此,他提出了摩擦起源的原子模型,但是这个模型提出来后,没办法得到验证。
年,葛·宾尼(GerdBinning)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,由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,宾尼获得了诺贝尔奖。有了原子力显微镜,就可以研究原子级的摩擦了,汤姆森模型才基本上被证实了。
后来超快激光被发现,人们才能研究摩擦过程中的声子耗散、电子耗散,以及结构的演变。
右下角的图,就是我们研究缺陷对电子耗散的影响。我们可以看见,电子耗散也确实跟摩擦和材料有关系。
研究摩擦力的所有科学家,都有一个最大的梦想,就是能不能把摩擦控制住,或者把摩擦去除掉,这就引起了另外一个话题:超滑可否实现的问题。
思想晚餐
已完成:40%//////////
超滑能否实现?
年的时候,日本学者Hirano做了一个理论分析,他认为两个原子级光滑的表面,当上下表面的原子处于公度的时候就有摩擦存在,当非公度的时候就不会有摩擦存在。
那么,什么叫公度?什么叫非公度?
比如上表面两个原子的原子间距是2,下表面的原子间距是2或者4,相当于下A图,由于两个平面之间有公约数,即为表面处于公度状态,运动过程中就有能量损耗。
如果一个表面的原子间距是2,另一个表面的原子间距是3,没有公约数,插不进去,而在表面悬着,那么它移动过程中摩擦就会消失了,这是理论计算的结果,其本质与Tomlinson模型一致。
后来做了一个实验,确实是非公度的时候,摩擦力会大幅度降低或者接近于零,但物理学家对它还是有一定的怀疑,希望它能进一步得到证实。
但是做摩擦学研究的人开始非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