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节专栏课程,我们会碰到一个《圣教序》中文字缺一笔的问题,例如“世”字中间的竖没有过横画,好像缺笔的感觉。很多人说是因为石刻的磨损,其实这是不对的。
此字缺笔和下一个“民”字缺笔是一个意思,因为“世民”二字正好是李世民的名字。而文章又是李世民写的,所以也不好改为其它的字,聪明的怀仁就利用这种缺一笔的方法,来达到避讳的目的。包括后面的“治”字,也是缺一笔,这是为了避讳唐高宗李治的名字。
“世”字在王羲之的其它帖子里也有出现,就没有见过这种写法的,例如《兰亭序》中“世”字的写法。这种写法的“世”只出现在唐代的各种集王字的帖子里。
另外《圣教序》中的“正”“旷”二字,也不是王羲之的字,“正”是怀仁根据其它的字改写的,而“旷”是根据不同的字拼凑出来的,这也是因为避讳的问题。王羲之的祖父叫“王正”,他的父亲叫“王旷”,因此为了避讳,王羲之不可能在纸上写过这两个字。
你像王羲之的《初月帖》,初月就是“正月”的意思,之所以不写正月,就是因为避讳“正”字。王氏家族后世子孙为了避讳,也常常把“正月”写成“初月”“新月”等。
那么下面咱们继续《圣教序》的逐字解析:
“当”字,此字从上至下一气呵成,上宽下窄,上放下收。临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这种收放,从上至下每一层的宽窄变化。底部结构略偏向右,左侧留出空间较大。行笔时注意提按,线条的粗细变化。
剩余57%未读立即解锁专栏,阅读全文